有媒体报道,一男子在提出辞职后,公司领导却要求他“先删除同事的微信”,才能在离职文件上签字,该男子为尽快离职便同意。事后,男子意识到自己的隐私权“被侵犯”,公司方面却回应:“要求删除同事微信是对团队的保护”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事实上,在生活中“离职”并非什么大事儿,但是能“心平气和”离职的人,或许并不多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一些公司会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,对离职员工进行各种约束。法律意识强的员工,会应用法律维权,法律意识弱的员工,往往只能深受其害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就如“辞职先删同事微信”这件事儿,很可能离职员工和公司之间另有隐情,要不然也不会搞得如此尴尬。坦白讲,一个人离职后,退出公司的内部“交流群”或“工作群”这是应该的,但要是连同事的微信都要删除,这或许就有些过分。甚至,就某种层面上而言,删不删同事微信和保护团队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因此,也能说明,公司的处理方式,带有一定的“报复性”。因为,类似的行为,在很多离职的处境中,常有发生。惯常听到的话术,公司抱怨,培养一个人不容易,翅膀硬了就飞;员工抱怨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为何待遇一直不涨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在这种互相指责的氛围中,事实上都并没有客观真实的看问题。首先,公司应该是开放的,人才的流动与否也是自由的;其次,就雇佣关系而言,也应该是双向的。员工觉得自己不开心,待遇和才华不匹配,可以选择离开;公司觉得员工的能力不行,也可以选择解约,这些在法律范围内,都是可以的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可惜的是,有太多公司觉得,离职的员工是“叛徒”。因此,在处理离职的程序中,就会显得“草木皆兵”。甚至,人走茶凉,背后一刀的事情,已经成为一种常态,只见新人笑,不见旧人哭的景象,在职场江湖中,已经是固定流程,没有谁可以笑到最后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坦白讲,国内的职场,员工弱势的问题,一直存在。一方面,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够完善;一方面,人们的维权意识不高。甚至,普遍的认知里,总觉得公司给员工“碗饭”,员工就应该“感恩”,而且是不离不弃。这种认知中,无论是公司方,还是员工方,都基本上是一致的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2674.html
很少有人会跳出这个认知,觉得雇佣关系是双向的。因此,出现离职时“员工弱势”的问题,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。当然,也不乏有一些员工能站出来,维护自己的权益。但是,绝大多数时候,人们担忧未来找工作时,背负一个“惹不起”的名声,所以敢于站出来的人并不多。
本质上讲,出现这种“自保和自欺”的结果,这属于大环境的问题。就国内的整个职场环境,其实各行各业都差不多。通常而言,人们总以为底层劳动群体最辛苦,媒体也喜欢报道。但是,从整体的观感上而言,员工和公司的关系,好像总是带有某种“狩猎性”。
企业文化本应该是践行的,但是绝大多数企业,企业文化就是给外人看的标语,怎么好听,怎么高大上,就怎么来,至于是不是能引领员工,好像并不重要。甚至,就管理上,也是形式上“扁平化”,实际上“一言堂”,这种“说一套”,“做一套”的模式,几乎已经成为职场的普遍弊病。
可是,对于员工而言,很多时候为谋生,又不得不屈从于公司之下。这种时候,“雇佣关系”就变成“主从关系”。所以,离职的员工很容易被奉为“叛徒”,这种逻辑之下,也就能理解,为何会出现“辞职先删同事微信”的粗鄙之举。
有时候,不得不承认,再完美的公司制度,都难以剔除“阶级狩猎”所带来的后遗症。这在国内国外,应该都存在。但是,由于国内职场规则意识的淡薄,很多人还是依照传统的“雇佣观念”维持“雇佣关系”。这种情况下,公司就会处于雇佣关系的上游,而员工就会不自觉的被动起来。
因此,但凡有员工离职,公司都会显得不高兴。甚至,就绝大多数离职的处理上,很难有公司和员工能心平气和的面对。不是主管不高兴,就是公司不高兴,而员工只能带着情绪愤然离开。因为,我们太知道,主动的离职都是干的不开心或者待遇给不够,而被动离职近乎都是狗血情节。
“辞职先删同事微信”的事情,事实上还不是最坏的结果。有很多公司,甚至还克扣工资,迟迟不发放。员工打官司,(涉及财务不多)觉得没必要,不打官司,就是不给。因此,有很多人离职,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几乎是要不上的。
当然,公司稍微大一些,这方面的问题还好一些。但是,那些“提包公司”,老板“说跑路就跑路”,很多时候也只能吃“哑巴亏”。因此,在“叛徒思维”之后,又出现一种“无赖思维”,从本质上讲,都是以公司为核心形成的恶性逻辑,而这也是职场中较为常见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