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媒体上,“5岁小盆友”的“豪华简历”触发各种艳羡和惊诧。据悉,“豪华简历”是为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,孩子的父母并且在国际大公司做高管。就“豪华简历”而言,一方面简历的制作较为丰满多元,多数大学生的简历都赶不上;一方面简历的内容较为惊艳,再一次击穿起跑线上的焦虑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“豪华简历”中提到孩子是“名校二代”,并且经常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国游历,虽然实际感受不一定很强烈,但是实际经历却比很多成年人还丰富。甚至,就某种程度上而言,这完全不是同龄小孩能比拼的,因为很多成年人都望风披靡。坦白讲,这里面写满的不只是“经历”,更多是“差距”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总之,细看“豪华简历”,从形式到内容,几乎可以瞬间秒杀国内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。暂且不论所受的幼儿教育经历,就以英语阅读书单来看,就让人感到一种无限的“差距”。坦白讲,人与人本质上不应该有“差距”,但是当处于不同的家庭时,“差距”却可以瞬间拉开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所以,这样的“豪华简历”一出,几乎迎来的是“无限的惊诧”。孩子的家长看到“差距”之后,“教育的焦虑感”更为强烈;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看到差距后,才发现自己所认为的努力微不足道。不得不承认,有的孩子从小就进入预定轨道,直至顺利的,精准的射入“正式轨道”(社会中)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坦白讲,这种惊诧的状态里,虽然也有“拼爹”的痕迹,但是这种“拼爹”的模式,几乎是所有人愿意追寻的。父母高学历,高薪酬,这对于孩子教育的滋养,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但不见得,所有高学历,高薪酬的父母都愿意去精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从这一点上,也能看得出,真正的差距不在父母的学历和薪酬上,而在于父母愿不愿意花心思去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。事实上,我们很清楚,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担负得起“出国游学”(假期出国短暂体验游历性的教育过程)的费用,不过读书的门槛或许并不高,但是不见得很多家长可以做到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所以,对于惊诧“豪华简历”背后的原因,不要总说“家庭条件”(父母的学历,父母的收入)不行,如果可以在实现的条件下,我们的父母都没有去给孩子创造该有的教育条件,那么谈家庭条件的优劣似乎就是伪命题。因此,对于更多家长来讲,在知道差距的同时,能认清以下一些事实,或许就更为难得。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://www.hinwi.com/很文博客-https://www.hinwi.com/15092.html
如果撇开“5岁小盆友”的“豪华简历”内容来看,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呈现在观念上,而观念与环境密不可分。因为,对于“豪华简历”中反映出的事实,多数是体验性的,实践性的行为比较多。而非如国内的教育简历,几乎清一色是“获奖经历”。相比较而言,“豪华简历”中呈现出的才是“素质教育”。
当然,国内对于教育的趋向一直向“素质教育”靠拢。甚至。在一些官方的口号中已经自称“素质教育”。只是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,却都很清楚教育根基上并非“素质教育”,学生的分数依旧是“指挥棒”下的统一行为。而这种情况下,孩子的分数不用太担心,但是“思考的意识”和“认知的程度”却成为一个大问题。
一个简单的对比,事实上就能有所体会。同在一个地域中,城市里的小孩就比乡村的小孩更为超前(认知意识层面)一些。当然,这种差距本身,不是智商上的,也不是分数上的,而是认知上的。很多人只有真正进入社会后,才慢慢的跟上来,才完全从束缚的环境中超越出来。
谈到这里,很多人就开始强调“起跑线”的问题。认为,一切的原罪在“起跑线”。可事实上,绝大多数父母,只是随着“教育的焦虑”在漂泊,并没有在“教育的焦虑”中有所生长,有所改变。通常来看,别人家孩子上补习班,自己家孩子也跟着上,总之管用不管用孩子别无选择。
甚至,从参与补习班的闭环链条来看,分明是家长应对“教育焦虑”的一种方式。很多家长秉承着“钱花了,管用不管用也就没有遗憾”的逻辑,进行自我安慰。但是,这样的逻辑下,不仅钱可能白花掉,而且孩子也会陷入困顿之中。
因此,面对“教育焦虑”,最重要的不是跟着“焦虑洪流”走向迷茫,而是认清自己的“现实条件”,以最优化的方式给自己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理念就可以了。毕竟每个家庭的条件有好有坏,这个不能去硬拼。但是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要被教育焦虑裹挟着走。
说到底,教育本身是开放的,尊重的,人性的,父母如果缺乏这样的观念,学历再高,薪酬再高,起跑线也高不在哪儿去。一份简历可以很耀眼,但对于一个人来讲,最终要的是培养独立的,自由的灵魂,这实际上比那些豪华的简历更为重要。
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,多少年来争论不休。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,那些真正在观念上有超越的人,想必干什么都不会太差。成绩好不是坏事,但是仅仅是成绩好却让人感到后怕。而这也是为何,当一个“5岁小盆友”的简历呈现出来后,人们会感到无形的惊诧。
因为,在世俗的教育理念中,优秀的标准还是体现在成绩上(考试,经历,经验),而对于孩子真正的内心评价,日常的基本认知,好像并不关心。但是,这些事情却真的很重要,是时候该重视了。
评论